东莞净化工程的核心是“从设计到运维的全流程闭环管控”,任何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导致洁净度不达标、运行能耗过高或后期故障频发。

一、设计规划阶段:奠定基础,避免后期返工
设计是净化工程的 “灵魂”,核心是 “匹配需求、合规达标、兼顾节能”,需重点关注 5 点:
1. 先明确核心需求,不盲目追求高等级
先定核心参数:根据行业和生产需求,明确洁净等级(如电子行业 ISO 5 级、食品行业 ISO 7 级)、温湿度(如精密制造 22±1℃、45%-55% RH)、压差(洁净区相对非洁净区 10-30Pa)、微生物指标(医疗 / 食品行业需明确);
避免 “等级过剩”:高等级(如 ISO 1-3 级)的建设成本是普通等级的 5-10 倍,运行能耗也大幅增加,若生产无需超高洁净度(如普通电子元件组装),选 ISO 6-7 级即可,平衡合规与成本;
预留扩容空间:设计时按未来 1-3 年产能预留设备安装位(如空调机组、风管接口),避免后期扩容改造破坏洁净围护结构。
2. 合理布局与气流组织,避免污染死角
分区规划:按 “洁净等级从高到低” 布局(如核心生产区→辅助区→更衣区→非洁净区),设置缓冲间(风淋室、传递窗),防止不同区域空气交叉污染;
气流选择:高洁净度场景(ISO 1-5 级)选 “垂直单向流”(洁净空气从上到下覆盖,快速带走污染物);普通场景(ISO 6-8 级)选 “乱流”(成本低、维护简单);
避免气流短路:送风口需均匀分布,回风口避开设备遮挡,确保气流能覆盖所有角落(如车间角落、设备下方需预留送风通道),减少污染死角。
3. 系统选型: “高效节能 + 稳定可靠”
空气净化系统:末端必须选 HEPA 高效过滤器(效率≥99.97%@0.3μm),高洁净度场景选 ULPA 超高效过滤器;空调机组需带初效 + 中效过滤,避免高效过滤器过早堵塞;
温湿度控制系统:选变频空调(根据负荷自动调节能耗),加湿用无颗粒析出的电极加湿器(避免污染空气),除湿先用转轮除湿(适合低湿度需求);
材料选型:围护结构用彩钢板(岩棉 / 玻镁芯材,防火防尘),风管选镀锌钢板 / 不锈钢(内壁光滑,减少积尘),地面选环氧自流平 / PVC(耐磨、易清洁、不产尘);密封胶需选 “无硅型”(避免硅酮类密封胶析出颗粒)。
4. 合规性审查:提前对接行业标准
不同行业需叠加专项标准:
医疗行业:遵循 GB 50333《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》+ GMP 标准;
制药行业:遵循 GMP 2010 版 + GB 50457《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》;
电子行业:遵循 SJ/T 10696《电子工业洁净室技术规范》+ 防静电标准;
提前预留检测口:设计时在洁净区关键位置预留尘埃粒子检测口、温湿度传感器安装位,方便后期验收和运维。
5. 成本控制:避免隐形支出
初期成本:先选模块化设计(预制化构件,缩短施工周期),避免复杂造型(如弧形墙面、异形风管,增加材料和施工成本);
运行成本:选节能设备(变频风机、LED 洁净灯、热回收装置),高洁净度车间可采用 “分区送风”(核心区高风量,辅助区低风量),降低能耗。
二、施工建设阶段:严控细节,避免污染与隐患
施工质量直接决定净化工程能否达标,核心是 “防污染、保密封、精安装”:
1. 施工环境与流程控制
洁净区施工需 “先清洁后施工”:施工现场需封闭,避免外界粉尘进入;施工前用吸尘器清理地面、墙面,禁止使用扫帚、鸡毛掸(易产尘);
交叉施工禁忌:围护结构、风管、电气、管道等系统需有序施工,避免同时作业导致污染(如风管安装后再进行墙面打胶,防止胶屑掉入风管);
人员管理:施工人员需穿临时洁净服、戴口罩 / 手套,进入洁净区前需吹淋(若已安装风淋室),禁止在洁净区内进食、吸烟。
2. 关键施工细节把控
围护结构密封:彩钢板拼接处需打满密封胶(无气泡、无缝隙),墙面与地面、墙面与天花板的转角做圆弧处理(R≥50mm,避免积尘);洁净门安装后需调试密封性能(关闭后无缝隙);
风管安装:风管拼接法兰需加密封垫,接口严密(漏风率≤0.5%);风管安装后需进行 “漏风检测”(用漏光法或压力法),避免未净化空气渗入;
高效过滤器安装:必须在洁净区装修完成、清洁后进行,安装前需检查过滤器是否破损(用尘埃粒子计数器检测),安装后用硅胶密封缝隙,防止漏风;
地面施工:环氧自流平地面需均匀涂布(厚度≥2mm),无气泡、无裂缝,表面光滑(Ra≤0.5μm),施工后养护 7 天以上再投入使用。
3. 安全与合规要求
防火:彩钢板需选 A 级防火芯材(岩棉),风管、电线套管需做防火处理;洁净区内需安装烟感报警器、喷淋系统(或气体灭火系统,根据行业需求);
防静电:电子行业洁净室需铺设防静电地板,所有设备、管道接地(接地电阻≤10Ω);
防爆:化工、实验室等场景需选用防爆空调、防爆灯具,风管和电气线路需符合 GB 3836 防爆标准。
三、验收检测阶段:全面达标,确保合规可用
验收是净化工程的 “最终把关”,需按标准流程检测,避免后期运行隐患:
1. 验收流程与检测项目
预处理:施工完成后,先进行 “空吹净化”(空调系统连续运行 24-48 小时,去除施工残留粉尘);
检测机构:必须委托具备 CNAS 认证的第三方机构,确保检测结果权威有效;
核心检测项目:
必测项:尘埃粒子数(按 ISO/GB 等级标准)、温湿度、压差、换气次数(ISO 5 级≥240 次 /h,ISO 7 级≥60 次 /h)、噪声(≤65dB (A));
选测项:微生物(医疗 / 食品行业)、防静电性能(电子行业)、漏风率(风管 / 过滤器);
达标要求:所有检测项目需符合设计标准,若单项不达标(如局部洁净度不够),需整改后重新检测,直至全部达标。
2. 资料与文档留存
验收后需留存完整资料:设计图纸、设备说明书、施工记录、检测报告(含原始数据)、材料合格证(如过滤器、彩钢板、密封胶);
建立设备台账:记录空调机组、过滤器、风机等核心设备的型号、安装时间、保修期限,方便后期运维。
四、日常运维阶段:长期管控,确保稳定达标
净化工程的洁净度需要长期维护,核心是 “定期清洁、系统保养、参数监控”:
1. 过滤系统维护(核心中的核心)
过滤器更换周期:
初效过滤器:1-3 个月更换一次(或压差≥0.05MPa 时);
中效过滤器:6-12 个月更换一次(或压差≥0.1MPa 时);
高效过滤器:2-3 年更换一次(或检测到洁净度不达标、压差≥0.2MPa 时);
更换注意事项:更换过滤器时需关闭空调系统,避免空气倒流污染;新过滤器安装后需重新检测洁净度。
2. 日常清洁与环境管控
清洁规范:用无尘布、专用清洁剂(无残留、无颗粒)清洁地面、墙面、设备;每天清洁 1-2 次,每周深度清洁一次(用纯水擦拭高效送风口、回风格栅);
人员与物料管理:
人员:进入洁净区需按 “更衣→洗手→风淋→进入” 流程,穿全套无尘服(帽子、口罩、手套、鞋套),禁止携带手机、饰品(易产尘);
物料:进入洁净区的物料需经过传递窗(或风淋传递柜)清洁,外包装需在非洁净区拆除;
禁止行为:严禁在洁净区内堆放杂物、晾晒衣物,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。
3. 参数监控与应急处理
实时监控:安装在线监测系统,实时监控洁净度、温湿度、压差,数据异常时自动报警(如压差过低时,自动调节回风阀);
定期抽检:每月人工抽检一次关键参数(如微生物、静电电压),每半年请第三方机构做全面复检;
应急处理:
洁净度不达标:先检查高效过滤器是否破损、风管是否漏风,再排查清洁是否到位;
压差异常:调节回风阀 / 排风阀,检查门窗密封情况,若仍无效,检查风机运行状态;
设备故障:空调、风机等核心设备需配备备用机组,避免故障导致洁净区失控。